行业资讯

“新零售”时代,银行物理网点如何飞起来

  6·18,阿里京东鏖战新零售,首度正面交锋,这不仅仅是其平台营销渗透功力的体现,更将是其线下零售体系布局的价值体现。马云、刘强东均力推“新零售”,纷纷加码线下布局,阿里巴巴投资苏宁、入股三江、私有化银泰百货、牵手百联集团,志在构建“新零售、新制造、新金融、新技术、新能源”的新零售元年;京东则计划在全国开设超过一百万家京东便利店,并成立新通路事业部;而传统销售企业纷纷与之结盟,展开战略合作,欲打造各自领域的“新零售”时代,期望通过对线上、线下以及现代物流进行无缝对接与深度融合,寻找到新的增长点。

  线上线下融合,2016年11月,国务院在推动实体零售创新转型的意见中提到,“将线下物流、服务、体验等优势与线上商流、资金流、信息流融合,拓展智能化、网络化的全渠道布局”,可见,以“效率和体验”为导向、以“技术和数据”为动力的新型商业模式逐渐成型,而并非仅仅是企业驱动的市场行为,亦是大势。


银行业似乎是另一种声音?

  阿里、京东等都在进行线下体系布局,而在银行业,“网点消失”、“裁撤物理网点”、“大裁员大降薪”,大呼要变天,但相关数据显示,相比2015年,银行网点减幅为0.2%,而银行人数减少也仅仅为1%。

  诚然,国有大行线下网点所谓的“瘦身”并不等于“萎缩”,其目的是加速从结算交易型向营销智能服务型转变,线上线下渠道不是“你死我活”,而是互补、一体化。业内人士一致认为:银行线下网点渠道需要进一步完善、提升和改造,向轻型化、智能化转型。


智能型银行网点:不是去办理业务,而是去享受服务

  美国银行开设无雇员网点,可以通过使用ATM机或者与银行员工进行视频会议的方式办理业务;也有人认为,网点就是一家零售体验店,需要根据用户的需求和喜爱,打造有“个性”和有“内容”的客户服务和体验中心,提供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,让人在互联网大行其道的情况下依然愿意走进网点,改变非去不可才进银行的局面,不是去排队办理业务,而是去享受服务,不是“隔窗相对”,而是“肩并肩”交流。

 

(一)优化银行网点布局,提升效益

  当前,通过银行智能设备,借记卡信用卡服务、转账、生活缴费、话费充值等基本日常个人操作都可完成,结汇购汇、理财产品、贵金属、基金买卖等也可以在设备上进行,随着智能设备的普及和无现金支付的应用,大部分网点排长队现象已经很少见,网点“热闹”不再,甚至“空荡荡”。

  但我们同时也还会发现,在居民区或临近市场的网点,依然有不少网点会坐满人;而在许多乡镇、社区等因网点覆盖不到而不能享受便捷的金融服务,这主要因为网点以及智能设备(存取款一体机、智能终端、即时制卡机、产品领取机、自助结汇机、查询缴费机等)布放不均衡,某些地方服务过剩,而某些地方相对缺乏,这需要优化网点的布局,并根据区域内需求对网点转型升级进行定制化设计,配备相应的人和设备,以满足需求,提升效益。

  据2016年《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》显示,银行电子渠道替代率大幅上升,使物理网点及人工服务的需求逐步下降;但物理网点未来仍有提高的空间,尤其是在较复杂的业务领域,比如个人贷款业务,受制于信用信息积累不足、商业信息和金融信息的隔离等因素,商业银行网点业务线上化程度有所滞后。

 

(二)提高效率,以改善用户服务体验

  据建行年报显示,其智慧柜员机实现柜台约80%的对私、对公等主要业务智能化自助服务,个人开户动网银签约、个人结售汇等主要业务处理效率较柜台提高6倍;工行某分行推广智能设备提升全辖网点综合服务能力,通过大堂服务人员切实做好对客户体验智能设备客户的指导,让其真正体验到智能设备的安全、方便和快捷,大堂服务人员几乎增加了一倍。

  网点设备智能化、网点业务自助化、客户操作简易化是物理网点未来发展的趋势。智能设备的应用,提升了业务办理效率,释放了柜台人员工作压力和强度,进而抽身做客户的咨询顾问,“网点+电子银行+客户经理”三位一体,线上线下与专业无缝拼合,网点获客,电子银行、智能设备提高效率,客户经理提升产品销售。

  银行智能设备的大量应用,催生了设备运维服务,当设备出现故障,如何能第一时间修好设备,保障设备正常运行,成为用户评价银行服务体验好坏的关键。怡化在行业缔造首个五星服务标准《金融自助设备运营维护服务规范》,对金融自助设备的服务过程、服务内容给予全面定义,依托智能化信息管理平台实时互动、全流程监管,并以评分方式对设备运维服务评分、评级,使服务更加标准化、规范化、透明化。

 

(三)消费场景化,贴近需求黏住用户

  支付宝、微信支付的兴起,其核心在于便民服务,贴心了消费者需求。建行与阿里结盟,推进信用卡线上开卡业务,线下线上渠道业务合作,以及互认互扫;京东与银联签署战略合作协议,共同打造“金融+互联网”的开放生态,丰富消费者移动化的金融体验。

  线上,银行通过商城为纽带,结合银行自身的特点为客户做好服务,如农业银行e天街、工商银行融e购、建设银行善融商务、交通银行交博汇、招商银行网上商城,以及中国邮政储蓄银行、光大银行、平安银行的信用卡商城,其产品并不局限于金融类产品,涵盖了食品、家电、珠宝、化妆品、旅游、票务等众多领域。

  线下,在金融服务更加智能、便利的同时,以综合化、多元化,以满足客户的复合需求,如咖啡银行,融合理财经验分享、休闲阅读、咖啡小憩等多功能体验,刷个脸就把款取了,喝着咖啡就把业务办了,点点屏幕就把东西买了,票定了。

  专业化的金融服务,智能化的金融体验,跨界的生活享受,如何贴近用户消费需求,以消费金融和支付实现业务端突破,是未来银行网点有“个性”、有“内容”,黏住用户的关键。

 

(四)强化数据分析应用,智能推送

  未来银行物理网点将是全渠道整合和接入的关键点,而经过智能化升级的物理网点,本身也是高效的线上接入点。银行围绕精准营销和风险防控强化金融科技应用,建立智能营销模型和大数据风控模型,全面捕捉用户信息,网点智能设备在提供服务时,也扮演着推广新渠道、吸引潜在客户的角色,如智能投顾,定制专属的产品广告推送等,实现成本最小化、效率最大化、客户体验最优化的效果。

 

  在未来,谁能够应用好技术、谁能够把技术进行普惠化,并更好地服务于用户,谁就能占得先机。作为金融全产业链服务的创新者和提供者,怡化助力银行通过物理网点的升级,释放人力,增强面对面的交流沟通,整合应用各类新技术、新设备,准确了解用户需求的性质、结构、收益、风险及潜在可能性,为用户提供针对性和前瞻性的服务,降低供给和需求不匹配产生的效率损耗,从而提升银行和用户的价值,实现智慧“赢”行降本增效。